「返程前」的注意事项
1. 准备返程时,如出现发热症状,请自行居家观察,不要强行出门。
如果已经发热,并伴有以下任一情况,请及时就医治疗。
➊ 呼吸困难,或有明显的胸闷气喘;
➋ 曾与新型肺炎确诊或疑似的患者接触;
➌ 肥胖,高龄,或自身有心脏病、高血压等心脑肝肾基础疾病的患者。
2. 没有绝对安全的出行方式,务必做好防护。
无论选择客车、火车、飞机还是自驾,都存有一定的感染风险,务必做好个人防护。
3. 出行前,请准备好消毒产品,如免洗洗手液、肥皂、消毒湿巾。
接触传播是新冠病毒的重要传播方式,所以保持手部卫生很关键。
新冠病毒不耐酸碱,75% 酒精可将其杀灭。
所以出行前,准备好消毒产品,配合充足时间的流水洗手,确保手部卫生。
4. 出行前,请备好口罩(建议准备3 个)。
讲话、咳嗽、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,是新冠病毒的重要传播载体。若前往车厢、车站、服务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,佩戴口罩能有效隔离飞沫接触,降低传染风险。出门别只带一个口罩,如遇到突发事件或路程太长,建议准备3个及以上,可以实时更换。
5. 出行前,请准备好垃圾袋。
戴过的口罩、沾有体液的废纸巾等可能被污染的垃圾,需要用单独的垃圾袋装起来,并丢弃在有害垃圾桶中。
6. 清凉油、vc片 、板蓝根……都不能预防新冠病毒。
不用大费周章携带那些“网传”的神器,根据专家研究证明,75% 乙醇、乙醚、含氯消毒剂、氯仿、过氧乙酸等脂溶剂,才能够有效灭活新冠病毒。
「行程中」的注意事项
7. 火车站等要面部识别的场所,需短暂的摘除口罩。
配合工作人员做好面部识别与体温测量,周围如有人咳嗽,记得要保持距离。
8. 出行中,与人保持 1 米以上距离,条件允许可隔位坐。
卫健委在新闻发布会中建议: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返尽量分散来坐,相互隔出空位。
在外出行,与人建议保持 1 米以上距离,2 米以外更安全。
9. 在旅途中,尽量不要摘下口罩吃喝。
在出行前后,建议解决好吃喝问题,如果行程太长,需要饮食,记得与咳嗽人群保持安全距离,速战速决,吃完及时替换口罩。
10. 摘口罩时,不要触碰口罩外表面。
口罩外表面是污染区域,在摘口罩时,记得不要触摸。
正确摘口罩方式:通过挂绳摘除口罩,内面朝外折叠,一次性口罩尽量不要反复使用。
11. 用过的口罩不要直接放入包里或口袋里,以免造成持续污染。
正确做法是:将口罩由内向外折叠,装进塑料垃圾袋或保鲜袋。
12. 勤洗手,不乱摸脸部,保持手部的清洁。
很多人会无意识用手触碰眼鼻口,会增加感染风险。
在出行途中,勤用清洁产品洗手,时刻保持手部清洁,不四处乱摸。
13. 洗手至少 20 秒。
用流水和肥皂揉搓洗手,保持不少于 20 秒的洗手时长。
14. 如果车厢中有人一直咳嗽、打喷嚏,请确保他戴好口罩,并保持距离。
首先确保他戴好口罩,如果还伴有发热症状,请马上联系乘务人员,并与他保持安全距离,可将座位空出几排,形成一个暂时的隔离区。
「到公司后」的注意事项
15. 将外穿的鞋子放在门外。
回家后,为减少室内被污染的风险,建议将鞋子放在门外、玄关,或用鞋盒、鞋套将鞋子”隔离“起来。
16. 回家更换家居服。
如果你觉得途中衣物有被污染的可能,可用 75% 酒精喷洒衣物消毒,再将衣物内外翻面,挂在阳台通风。
17. 废弃口罩扔进垃圾桶,不要随意放置。
如果你觉得途中口罩有被污染的可能,可将口罩放入垃圾袋封口处理。
18. 处理完口罩与衣物,记得洗手消毒。
采用七步洗手法,用流水加肥皂搓洗 20 秒以上。
19. 勤开窗户,保持每日3~4次通风。
开窗通风有助于更新室内空气,新鲜空气的流通会稀释病毒浓度,降低室内可能存在的病毒量。
病毒一般通过飞沫传播而不是空气传播,所以通风是不会让病毒从窗外“飘进来”的。
最后,建议各位保存好交通票据,以便后续可查。祝返程的你一路顺风哦!